压铸脱模是指在压铸生产过程中,借助特定介质使成型后的铸件顺利从模具中分离的操作过程。以下是关于压铸脱模的详细介绍:
核心功能
隔离防护:在模具表面形成致密薄膜,避免熔融金属直接冲击模具,减少粘模风险。
润滑增效:降低金属液与模具间的摩擦系数,促进充型完整性并提升脱模效率。
温控调节: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,辅助控制模具温度,尤其适用于高温工况。
防腐蚀保护:隔绝金属液与模具接触,减少磨损及化学侵蚀,延长模具寿命。
主要成分与类型
水性脱模剂典型成分:改性硅油(提供润滑性)、乳化剂(稳定乳液)、高温蜡(增强耐温性)、杀菌剂及水。特点:易挥发、环保,兼具降温效果,适合多数常规压铸场景。
油性脱模剂基础成分:以矿物油或合成油为主体,依赖油膜实现润滑。适用场景:需长时间耐高温的环境。
粉末脱模剂主要成分:无机物(如滑石粉),通过物理吸附形成隔离层。优势:无残留,适用于特定复杂构件。
性能要求
热稳定性:需承受高压射过程中高温金属液的冲击,不分解或产生有害气体。
成膜均匀性:喷涂后需形成微米级致密薄膜,避免局部堆积导致气孔缺陷。
环保与安全:优先选择无毒、低排放产品,减少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危害。
使用要点
喷涂规范:需均匀覆盖模具表面,避免过厚导致积碳或气孔缺陷;建议采用自动喷涂设备提高精度。
稀释比例:按说明书调配,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脱模效果。
水质要求:尽量使用纯水稀释,避免硬水中钙镁离子引发沉淀。
存储条件:保存于5℃-35℃,防止结冰或高温导致的有效成分析出。
总之,压铸脱模剂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影响铸件质量、生产效率及模具寿命。现代压铸工艺中,水性脱模剂因环保性和综合性能成为主流,而高性能硅基配方则满足了高温高压场景的需求。